銀行存款利率又降了!
繼多家中小銀行接連降息后,6月8日,工行、農行、建行、中行、交行和郵儲銀行六家國有大行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——
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0.20%
2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.05%
3年期掛牌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.45%
5年期掛牌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.45%2.5%
在多輪降息潮之后,銀行存款利率正式告別“3時代”,就連因“高利息”標簽一直廣受追捧甚至“一單難求”的大額存單利率也隨之下調,目前農行、建行、工行等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經收窄到3%以內。
這還不算結束,存款利率下調后央行6月13日又出手:下調常備借貸便利利率(SLF),隔夜期下調10個基點至2.75%,7天期下調10個基點至2.9%,1個月期下調10個基點至3.25%。這是自2022年8月以來首次調整。
在一些儲戶感嘆“幸好存得早”之余,有更多人在糾結,利率還會繼續降嗎?以后錢該放在哪里呢?
銀行利率為什么頻頻下調?
銀行利率為什么頻頻下調?有兩方面因素。
一是為了促進居民消費,拉動經濟增長。2022年以來理財凈值化、股市波動、房地產市場疲弱的環境下居民財富流向存款,去年我國居民存款新增17.84萬億元,創歷史新高。在這種情況下,存款降息有望增加消費傾向,刺激消費回暖、經濟復蘇。
二是為了緩解銀行息差壓力。銀行主要是通過吸收存款支付利息以及發放貸款收取利息,從中獲取息差收入,近年來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下,企業和個人貸款擴張速度明顯放緩,另一端銀行儲蓄金額不斷上升,導致銀行息差收入下降壓力增大。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減少存貸款利率倒掛導致的“資金套利”。
總體來看,下調存款利率,有利于推動資金進入投資領域和用于實體經濟,也有利于刺激消費。
利率還會繼續降嗎?
往后看,存款利率還會繼續降嗎?
專家普遍認為,存款利率調降是必要且積極的做法,未來還有繼續調降的空間。展望下半年,結構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將會持續,二次降準可以期待,年內存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。
那么,二次降息的可能觸發因素有哪些呢?首先,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的考量下,降息對財政可持續性的加持;其次,如果發生局部性階段性的金融風險,貨幣寬松(尤其是降息)具有的較強信號顯示效應,有助于防風險與穩定市場情緒。
提及未來的存款降息空間,中金公司認為,未來1到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約20BP的進一步降息空間。
錢往哪里投?
隨著銀行存款利率走低,如何理財成為投資者討論的熱門話題。從中長期看,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,“閑錢理財”類的短債基金當前投資價值凸顯。
一方面,短債基金的收益率具有一定優勢。最近15年以來,短期純債基金指數年化收益率3.38%,而且在每個完整年度都取得了正收益。(數據來源:Wind;數據統計區間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國基金及指數運作時間較短,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,投資須謹慎。)
數據來源:Wind;數據統計區間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國基金及指數運作時間較短,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,投資須謹慎。
另一方面,相比權益類產品,短債基金的走勢更平穩,在2008年到2023年前5個月,短債基金指數每個年度的最大回撤都未超過-1.32%。(數據來源:Wind;數據統計區間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國基金及指數運作時間較短,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,投資須謹慎。)
從收益和風險特征來看,短期純債基金或是投資者對抗通脹、閑錢理財的理想之選。
國泰基金自2018年開始布局第一只開放式中短債——國泰利享,此后幾年時間里不斷豐富細分產品線,持續推出覆蓋30天、60天、90天、等不同期限等具有不同持有期的短債產品,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流動性需求。
國泰基金旗下短債產品歷史業績表現優異,回撤控制出色,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為持有人實現了良好的收益回報。其中,成立時間最長的國泰利享中短債近三年累計收益率為9.72%,同類排名前8%;在去年四季度的債市劇烈波動的市場環境中,產品最大回撤30BP,僅為全市場短債基金平均最大回撤的一半,業績出色的同時,還表現出了極為優秀的風險控制能力。
數據來源:Wind,產品業績已經托管行復核。同類排名來自海通證券短債債券型,同類平均來自Wind二級分類短期純債基金。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,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。相關產品的各年度完整業績及業績基準業績請見最后的備注。
除了短債基金,國泰“閑錢管家”系列還對存單基金和貨幣基金進行了全面布局,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,國泰現金管理團隊規模合計超3000億元。(數據來源:基金2023年一季度報告;數據截至:2023/03/31。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,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,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