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在1939年10月,《共產黨人》雜志的發刊詞中,毛澤東主席回顧了18年來的革命斗爭歷程,并提出“統一戰線、武裝斗爭、黨的建設”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過程中戰勝對手的三大關鍵策略。時至今日,這“三大策略”并未過時,其重要性反而愈發凸顯。若缺乏對這三項策略的深刻理解和適應時代的發展,可能會為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。而領導力是貫穿這三大策略的核心要素,它作為社會關系的核心紐帶,決定了組織的競爭力、成員的進步性和整體的戰斗力。在經濟、社會、科技領域遇到的問題,往往可以追溯到領導力的不足。
自改革開放以來,我們黨面臨的主要挑戰已從建立和鞏固新政權、確立基本政治經濟體系轉變為如何從“革命黨”成功轉型為“執政黨”。
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、“科學發展觀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,極大地解放了黨和全社會的思想,發展了先進生產力。進入新時代以來,全球處于深度調整之中,推進偉大斗爭,謀求偉大復興,總書記要求全黨“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,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”。
他說,“百年大黨長期執政,思維慣性、行為惰性客觀存在,一些老觀念、老套路、老辦法容易相沿成習,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也帶來干部良莠并存、參差不齊?!笨倳洀娬{,應對我們黨長期執政帶來的重大挑戰,必須要回答好六個主要問題:“如何始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;如何始終統一思想、統一意志、統一行動;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;如何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;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;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?!苯鉀Q的根本之道是什么?總書記歸結為“由人民監督政府”和“持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”。
我理解,“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”是一切問題的關鍵?!肮P桿子”、“槍桿子”、“錢袋子”靠理想、信念、政策和策略來架構,起核心作用的還是領導力,它集中反映在我們黨應選用什么樣的人才、唱什么樣的調、推進什么樣的發展道徑。
說得更直白一點,就是“仗怎么打,兵怎么練?!?月27日,我應邀在湖南省委黨校與教職工交流時,將“朱日和合同訓練基地”與黨校的功能并列,所講解的就是總書記的“面向使命任務”訓人育人的理念。戰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,我軍就瞄準推進新質全域戰斗力;科技經濟社會形態發生重大變化,我國就瞄準新質生產力推進發展轉型?!靶沦|生產力”不是一個發明創造,而是對生產力演進進程的階段性、變革性、躍遷性的一個定性。二近來,市面上有不少將“新質生產力”曲解、甚至誤解的,這不是健康的社會現象,也極不嚴肅?!靶沦|生產力”學說由政府傳導到民間,原本就是中央對發展趨勢和策略的方向性引導。不明就里地高談闊論,甚至還生造衍生概念,語不驚人誓不休,這是典型的熵增現象。過度解讀“新質生產力”幾個字本身,等同于“手指月”般的無知和虛偽。如果我們的社會風氣和學術研究水準就是這個樣子,不但不是進步,而是一種諷刺。分析、界定生產力演進狀態,是一個嚴肅、縝密的科學體系、系統工程,是對科技、經濟、社會、政治等全景式洞察,也絕非一個“全要素生產率”等公式就能概括全面、包羅萬象的?!靶沦|生產力”由現象到涌現,是基礎科研、技術創新、場景開發的融合,特別是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突破,極大地縮短了各領域技術迭代周期,從而實現躍遷效應。兩年前,一些人渲染“元宇宙”概念,是有其商業目的的。
全球各類嚴肅的學術平臺、科技媒體,從來沒有將“Metaverse”視為技術革命的熱度重點,一般認或許若干年后可能會是。而在我國,所過度渲染的“元宇宙”,其實就是將VR/AR披一層馬甲,用UE(虛幻引擎)之類的生成“虛擬人”或虛擬社會場景,出幾本暢銷書,就能在資本市場上割韮菜、收“智商稅”。許多產品的創新開發只不過是應用開發,當年UE開發出來時,或許稱得上新質生產力。政府層面因應“新質生產力”最合理的舉措應是什么?是用政策文件、理論文章、官員講話進行大言其道地宣貫,還是給各類“領用”新質生產力的人士、機構給予財政補貼、名譽頭銜、要素分配機會?這都不對。政府層面真正應該做的,是刷新對科技創新活動、對新經濟業態、對新型創新主體、對新型商業模式、對新社會治理的認知;是有效更新各級官員的知識結構,保持和強化對專業問題的熱情、對基本規律的尊重、對常識的敬畏。歸結起來,關鍵是推進領導力升級。三領導力是針對各類領導者而言的,也就是說了作數的關鍵少數。有的地方,政府財力、社會民力,之所以抗風險能力低,抗周期能力弱,問題基本上出在關鍵少數身上。有的老百姓甚至認為,只要他們不瞎搞就謝天謝地了。
當前,從社會學視角觀察我國各層級、各領域的領導力,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有:一是看不見真正的變化。他們很容易聽到樹林子里的嘰嘰喳喳的場景,卻誤以為這就是大千世界生態演進的全部,以為就掌握和了解了事情的整個進程,以為用他自己的知識結構就可以解構日新月異的變化。有的將自己擅長于某個專業體系的能力平移到別的專業體系,似乎行得通,其實這是風險很大的,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底層認識,否則會造成一系列的被動、甚至損失。
二
是看不懂真正的技術。雖然主觀上愿意花時間研究技術問題,但作為非專業人士所能理解的信息總是有限的、局部的、視角也是不全的,許多新東西本身就不確定,處于快速演進之中,有時連稱謂都管不了多久。
但是由于他們掌握了話語權,一句頂很多句,因而就會帶來連鎖反應,下面的人就習慣性地跟著領導講概念、講愿景、大談理念,自以為講對了。還有的干脆就以自己不懂就不去懂了,避之而不及,不管它是不是有生命力、有成長性。
三
是不會推真正的轉型。轉型的實質是什么?是新瓶裝舊酒?是老牛拉新車?基本可以否定這種情形。因為支持轉型的力量要么是需求驅動,要么是技術創新,要么是賽道消失后的“逼上梁山”。有不少經歷市場周期洗禮后還活著的企業,他們之所以能活下來,可以說是拿命換回來的,也就是說,推進轉型個人有風險,不轉型對地方、對企業有風險。試問,有多少人愿意賭上前途去推進一個地方的發展轉型?
這三類情形不僅出現在政府身上,也出現在企業身上。有的企業領導者撈足滿足于個人的商業、政治資本后就思想僵化、固步自封,自甘墮落的程度難以想象,經營、管理不善就怪政府、怪員工,卻不找自己的原因,出了大問題甩給政府,自己過他(她)的逍遙日子。因此,領導力跟不上時代的變化、跟不上形勢的需要,是必然會制約生產力的發展,更談不上對新質生產力的領導、談不上有效領導經濟發展轉型進程。
四
那么,怎么看待構建系統性新型領導力,推進公共治理、社會發展層面的領導力升級?
首先,領導力與實事求是正相關。學歷高、能力低的負責干部不在少數,在地方上很難服眾,有的根本不懂帶隊伍,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負面效應,相反壓制了基層優秀干部的積極性和上升通道。相應的,學歷不突出、歷練很豐富、能力很強的干部也不在少數,他們過早地遇上“天花板”。干部選拔制度只要不實事求是,就會出問題。市、縣兩級這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。
其次,領導力與領導角色正相關。領導是當不好“運動員”,也當不好“教練員”,但一定要當好“裁判員”和“領隊”。不是不會當,而是不能當,領導者不需要將自己塑造成“萬用表”、“萬能工”,比誰都高明。公權性影響力本身是崗位平臺帶來的,實施領導行為一定是合乎其角色需要、契合工作任務、體現發展和治理規劃。
再次,領導力與專業共識正相關。專業共識是一種長期修煉的養成,是領導者保持對技術和專業精神的敬畏。除非領導者本人曾經親自下場做過專業性很強的工作、并取得過卓越的業績,否則就應盡可能少地對一線創新活動作專業性指導,而應主要從社會生活的真情實感中,建立真切的認知體系,說人話、聽人話。
這些天,海南三亞開了一場盛大的國際文創周。推進“以村民為主體的綜合營造”的著名建筑師王求安,在40米長屏上打出了標語“為國家分憂、奔赴廣闊天地、實現個人理想”,感染了上千位一線的操盤手和政府與會領導。一場民間舉辦的盛會,卻由政府唱戲、圈人、圈項目、圈錢,這才是雙向的奔赴、共振、破浪。
綜合以上分析,要促進新型生產力的發展,形成新型的生產關系,關鍵在于打造適應時代的政府與社會新形態領導力。